

时间:2022年9月20日
嘉宾:龙岩市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游东
摘要:龙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|龙岩市民政局:闽西红土地书写幸福民生新篇章
9月20日,“非凡这十年 奋进新征程·聚焦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”新闻发布会在龙岩召开,市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游东介绍十年来全市民政工作相关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“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市民政部门践行‘民政为民、民政爱民’工作理念,聚焦脱贫攻坚、聚焦特殊群体、聚焦群众关切,在基本民生保障、基层社会治理、基本社会服务上持续用心用情用力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建设有温度的幸福龙岩贡献民政力量。”市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游东说。
游东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全市民政系统十年来的工作成效——
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有效
全市民政系统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各类困难群众补助标准,兜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。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县(市、区)低保、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一体化,新罗区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862元,其他县(市、区)达到每人每月796元,平均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45.7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;与2012年相比,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34.62%,农村低保标准提高436.95%。
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
全市民政系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加有力,特别是2021年村(居)委会换届后实现“一肩挑”,村(居)委会干部平均年龄下降、综合素质提升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,增强社区服务功能,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,同时围绕助幼、助教、助医、助老、助困开展社区近邻服务,打造“15分钟近邻服务圈”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。促进各类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,广泛动员社会组织、慈善组织、志愿者、社会工作者、企事业单位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。积极扶持基点村、老区村发展,通过扶持开展种养项目,开展社会组织+老区村结对帮扶,全市社会组织和老区村共签约302对,共投入及申报资金1095.72万元,12.8万群众受益。
基本社会服务惠民暖心
十年来,全市民政系统不断提升基本养老服务、婚姻登记、殡葬管理等基本社会服务质量,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。
?在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方面,于2017年成功申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,率先在全省完成市县两级福利中心和乡镇敬老院建设全覆盖。目前全市有养老机构145家,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8所、养老服务站153所、农村幸福院1199个、长者食堂66个,养老总床位2.12万张,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40.02张;
?在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方面,完成永定撤县设区、步云并入古田镇、13个乡改镇和镇改街,有力促进城镇化发展;
?在疏堵结合推进殡葬改革方面,全市现有公墓24座,农村公益性骨灰堂1107所,较好满足群众逝有所安需求;
?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方面,家庭保护、学校保护、社会保护、网络保护、政府保护、司法保护“六位一体”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。
问答环节
记者:请问民政部门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、促进农村共同富裕背景下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?
游东:2020年,我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,全市民政系统在市委、市政府领导下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把持续做好兜底保障各项工作作为重点项目全力推进。全市民政系统勠力同心、锐意进取,确保政策衔接到位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,确保兜住底、兜准底、兜好底。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。
一是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。保持政策力度不减,确保兜底责任不松,坚持工作标准不降,推进过渡期内各项政策衔接落地,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、强化服务、提升水平,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,为城乡低保、特困、残疾人“两项补贴”、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、迈向共同富裕提供更为有力支撑。
二是全面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。在健全主动发现机制上下功夫,拓展应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,加快形成分层分类救助格局,让困难群众急有所纾、困有所扶。完善临时救助政策措施,对遭遇突发性、紧迫性、灾难性困难,生活陷入困境的对象实施救助。督促指导乡镇(街道)提升城乡低保、特困和临时救助工作水平,优化审核审批程序,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、规范、及时。
三是开展兜底保障政策宣传。主动公开城乡低保、特困、临时救助、残疾人“两项补贴”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惠民政策宣传,加强政策解读,开展政策宣讲进村(居)活动,让县、乡、村干部及时掌握新政策,也持续提升群众知晓度。同时,我们还将深化困难群众“漏保”“漏救”点题整治行动,促进公平正义。
四是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。动员引导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发挥专长优势,开展专业化、差异化、个性化特色活动,聚焦产业、就业和消费帮扶。持续深化社会组织+老区村,即“阳光1+1”牵手行动。动员引导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、社区社会组织聚焦“三留守”人员等特殊群体巡访关爱、促进矛盾调解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、培育文明乡风。加强乡镇(街道)社工站建设,极大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力度,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、养老服务、儿童关爱保护、社区治理等专业服务。
五是加强农村社区治理。健全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体系,努力把农村社区为民服务阵地建设好,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民生服务功能,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丰富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,切实兜牢农村地区基本民生保障,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新需求,推进乡村振兴,促进农村共同富裕。